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医院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战地日记--援鄂小记

发布日期:2020-02-19

  ---来自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天津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杨志强的日记

  

  今天是援鄂第15天。这座城市带给我太多感动,从坐上来武汉的航班开始,机组人员的广播,那句要“平安接我们回家”就戳中了我的泪点。初到武汉,这里确实是座“空城”,马路上空无一人,偶尔能看到一个人,我和同事会开玩笑的说,那肯定是去医院上班的医务工作者。来之前已经做好吃苦的准备,没想到组织给我们安排的非常好,无论是工作和生活方面对我们的照顾都无微不至。包括入住的酒店,前台志愿者知道我们是援鄂医疗队后,对我们也是关爱有加,还有接送我们上下班的司机大哥,24小时陪着我们,让我特别感动,其实他们也特别辛苦。

  

  不觉中,我已经也渐渐适应了这里的工作和生活。每天四五个小时轮班上岗,体温监测、留置针穿刺、静脉输液、发放口服药,更换氧气桶,配合医生抢救。对于护士来说这些最简单的操作,在我们穿上防护服、隔离衣、护目镜、手套、N95口罩,胶靴、鞋套这一系列装备后,却显得那么艰难。

  

  记得第一次穿戴整齐后,我的感觉是:憋气,真想从包裹严密的防护服里钻出来。每次更换液体,都要调整各种角度,才能透过护目镜里的雾气核对清楚。带着双层手套进行留置针穿刺,加上满是雾气的护目镜,真是对穿刺技术的考验。前些天一位患者病情危重处于休克状态,需要建立两条有效静脉通路,快速进行补液,病人血管条件很差,组里几位老师都未能穿刺成功。在这种情况下,孙云飞立即为患者行颈外静脉穿刺,他一针见血,开通静脉通路,吸氧、心电监护、静脉给药等。经过一个多小时抢救,患者转危为安。我看见云飞汗流浃背,后来云飞有了个可爱的名字——扎针小王子。而我因为搬运氧气筒、快速安装湿化瓶被所有的老师称为——氧气瓶小王子。其实我知道这是大家对我们的认可和喜爱。

  

  由于整个病区只剩下医生护士,给患者发饭喂饭,打扫病区卫生,清理医疗垃圾,修理各种东西也都成了我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为和病人建立良好信任关系,缓解患者的压力,工作间我也会跟他们聊聊家常,学着武汉话说一句“爹爹您今天感觉身体好些吗?”虽然全副武装很难受,但是我还是喜欢并且适应了这样的工作方式。听到他们在我每一次护理操作后的那声“谢谢”,都让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和欢畅,病人从开始的怀疑、不信任到现在的安心和称赞,对我们都是鼓励和动力。每日层层防护下的汗流浃背、鼻梁上压的红印、手背上的裂痕……都是值得的。在这里队员们相互帮助、相互监督、相互关心,大家的心连在一起。我们从一无所有到井然有序开展工作,靠的是天津医疗队每位老师一点一滴的付出。

  

  来武汉的这些天来,每天关注家乡的疫情,全院职工全员在岗,不分昼夜与这场疫情做斗争,家乡疫情得到控制,我特别骄傲自己是宝坻区人民医院的职工。各级领导对我们关爱有加,医院不停的给我们家里做好各种生活保障,还有很多很关心我的朋友,这些都让我十分感动,也是我前行的动力。身在他乡,冯瑞丰、林辉、于泳,孙云飞我们就像亲兄弟一样每天互相关心、互相照顾,彼此感受着温暖,我们坚信我们一定能与武汉人民一道战胜疫情,早日平安回家。

  

  让我们铸就意志之剑,斩杀新冠病魔。迎难而上,共克时艰!


  1.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