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医院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各守一方阵地,共建美好家园 --隔离观察病区技术组二三事

发布日期:2020-02-29

  一场百年不遇的疫情不期而至,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打破原本平静的生活。随着宝坻区新冠肺炎感染确诊患者的增多以及因发热、留观排查患者的大量增多,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多方协调,建立了2号楼隔离观察病区。2号楼隔离观察病区是继我院首个隔离观察病区增设的,共包括9个楼层,床位总数103张,自2020年2月2日病区成立至今,在单淑香主任的带领下,为防疫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院领导的协调下,隔离观察病区配备了强大的技术专业团队。内分泌科主任吴胜亮、心内科副主任张红雨、普内科主任高绍华、胸外科副主任医师马长坡、肿瘤科副主任赵鸿杰、心内科主治医师翟建涛担任隔离观察病区组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科医师林振涛、张颖超、王立婧担任隔离观察病区技术组组长。大家协助单淑香主任,负责整个病区的协调、诊治方案的制定、危重病人的抢救、疑难病历的讨论及各数据汇总报表等工作,大家都以最好的精神状态坚守在一线的岗位上,这样的团队组合为防控疫情和医疗救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新病区的成立,一切工作从零开始,从主任到组长,时间紧,任务重,核实患者身份、查对病人数量、规范消毒隔离制度、制订病区防护流程、患者病情的交代、诊治方案的制定、各种数据上报,技术组组长都要了如指掌。对患者的身份信息、患者核酸检测的结果、患者的用药情况,数据都要实时上报,即使在高负荷的工作强度下,也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疫情就是战争,各种信息都要极其精准,丝毫的错误也不能容忍。

  

  目前病区收治的病人,上到古稀老人,下到哺乳婴儿,每个病人都存在很大的心理压力及恐惧感,作为技术组组长不光要关注患者的病情,也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和情绪状况及变化。2月12日夜间,隔离观察病区某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突然听闻亲人去世的消息,情绪激动、悲痛难忍,要求立即出隔离病区去送别。24小时驻守在医院的单淑香主任和当天备班技术组组长王立婧在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赶到患者所在楼层。单淑香主任极力安抚患者情绪,告诉她目前疫情防控的严重性,耐心的向患者解释不能出隔离区的理由,并为其详细地分析事情的利害关系。患者情绪逐渐平静下来,连声向主任道谢,之后一直安心的在隔离观察病区积极配合治疗。目前隔离观察病区的住院病人还有一部分婴幼儿,这增加了问诊和诊治的难度。为尽量提高诊治效率,各组长商讨后决定请求儿科会诊,建立“隔离观察病区与儿科技术组”,每日与儿科技术组联系,讨论儿童患者的诊治方案。

  

  目前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逐渐增多,确诊病人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胸部CT也形态各异,甚至有些轻症患者,无发热咳嗽的临床表现,而胸部CT也无明确病变,这为筛查工作增添了难度,既要做到不漏诊又要做到不误诊。技术组本着严谨的思维,认真的工作态度,详细追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结合患者的症状、胸部CT、辅助检查综合来慎重决定患者下一步的去向及诊治方案。有的病人甚至做了三次、四次、五次核酸检测仍然结果阴性的患者,但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我们仍然考虑其高度疑似,经反复核酸检测,并请海河医院专家联合会诊,最终确诊为新冠肺炎,并连夜将患者送至海河医院进行专科诊治。

  

  隔离观察病区目前每天处于满床状态,周转很快,每次查房都需要爬十几层楼,王广舜书记曾开玩笑地说:等这次疫情结束后大家都成为了优秀的跑步运动员。病人病情变化就是战斗信号,技术组组长都要在最短的时间赶到,要严格执行核心制度,不能因为楼层和时间的问题而疏于病人的管理。期间有位合并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住院期间反复发热、寒战,发热病因不能完全明确,经验性抗感染效果欠佳,技术组林振涛主治医师联合单淑香主任,用严谨的思维分析患者的病情。请多学科会诊,调整抗生素使用,患者体温终于有了下降的趋势。有一位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夜间突发快速心律失常、血压下降,技术组张颖超主治医师临危不乱,思维清晰,明确诊断,给予利尿、强心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恢复平稳。病区中亦有肺炎合并急腹症的患者,主管医师详细询问病史,立即联系外一科主任杨连营主任,以最快的速度进行专科会诊,制定有效的诊疗方案。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全院上下一盘棋,我们都是战斗员,每一次患者的成功救治都是我院综合实力的体现和考验。

  

  隔离观察病区的单淑香主任、林振涛医师、张颖超医师、王立婧医师都是本院的双职工家庭,虽同在医院工作,却十几天未曾见面,因为大家都全身心战斗在自己的阵地。大家舍小家为大家,共同坚守,共同战斗,这终将汇聚成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大家传递的是爱和温暖,共守的是一方百姓的平安。


  1. 附件列表: